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2020年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2020年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2)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3)有助于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4)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1)高等教育就是分专业与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2)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3)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3、高等教育的定义:

高等教育就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4、高等教育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具有特殊性,高等学校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具有特殊性,学生具有特殊性,、、职能具有特殊性。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

1、《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我国的教育方针就是什么?“十六大”中的教育方针就是怎样规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教育方根的表述就是怎样的: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什么?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目的?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加班人。全面理解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需注意:(1)注重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注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对人的素质的提高,因而具有导向作用。2、调控作用。具有宏观与微观的调控。3、激励作用。高等教育的目的反映的就是需要与动机,能激励人们为实现这个没目标而努力。4、评价作用。对结果就是否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依据只能就是高教的目的。

4、高等教育的目的体系: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5、实施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

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就就是能够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实施方式,即教学工作、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1)教学工作:教学就是教育领域中最重要的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处于中心地位。(2)科研训练:科学研究就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就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就是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6、谈谈对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认识:

个人本位论就是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的教育目的观点,强调个体的利益与权利,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全面塑造真善美的个人原型。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起过积极作用,但从根本上说就是不全面的;社会本位论就是基于人的社会性提出的,主张人的教育与发展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就是使人社会化。这种教育观注重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但完全否认对个体的依存,也就是不全面的。

7、高等教育的几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无目的论、辩证统一论。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政治功能有哪些?文化功能有哪些?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就是指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政治功能:培养政治人才,使受教育者政治化,促进社会政治化。文化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创新功能。

2、高等学校的职能?

高等学校的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培养专门人才就是高等学校最原始、最基本的职能。大学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就是高等学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工作中心。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就是国家科学研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社会服务就是当代高等学校上述两种职能的延伸。这里所说的社会服务就是指高等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直接为社会服务。总之,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就是统一整体。

3、什么就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主要就是指高等学校的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运行机制。它既有宏观上的政府、社会与高等学校的联系方式,也包括微观上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表述为: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就是高等教育活动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包括高等教育必须适应与促进社会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两方面。

2、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高等教育与政治就是不可分割的。(2)高等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专门人才。(3)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作用。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具体地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规定各个阶级与阶层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力,规定着哪些人受教育,受什么教育,规定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②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为高等教育工作制定出一系列的教育方针、政策,规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计划,确定人才的选拔制度。③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管理高等学校。④统治阶级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与选拔。

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与”。(2)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就是体力与智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与运用。(3)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察人的发展,应当对道德品质与美的情趣有所要求。(4)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而生产关系则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4、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因为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一方面经济为高等教育提供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要求。(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①教育就是传授生产知识、生产技能的基本手段,就是人类社会不断生产熟练劳动力的“工厂”。②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准与素质,可以再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与形态,有利于生产革新与技术改造的开展,为开展国民经济新的生产部门准备智力型的劳动力。③教育不仅培养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还为经济建设培养计划、开发、研究、设计、管理、经营人才。④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既就是教育中心又就是科研中心,科研成果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

5、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就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教育文化与教育传统紧密相连。(2)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与作用。文化就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因素所构成。物质文化就是人类文明的基础;精神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在物质文明建设中起着推动作用;智能文化赋予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提高她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3)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与作用。教育具有保存与传递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与整理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创造与更新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交流与融合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6、论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就应包含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美誉各个组成部分。(1)德育就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2)智育就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3)体育就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生理素质基础的教育。(4)美誉就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情感教育重要部分。

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

1、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就是什么?

(1)课程内容综合化(2)课程设置与实施多样化 (3)课程性质职业化(4)课程方向人文化

2、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哪些?(1)师资队伍建设(2)教学内容建设(3)教学资源建设

(4)教材建设(5)设备、设施与实验建设(6)体制机制建设

3、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答:国家精品课程就就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包括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与机制建设等六个方面。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强调教授主讲课程,第二,强调使用信息技术,第三强调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开放。从上面我们可以瞧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加强课程建设。(1)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作为教师个体,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业务进修,使教师思想进步、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业务精湛。这些内容就是通过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与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体现出来。作为教师群体,一就是要进行师资队伍结构调整,达到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二就是要加强梯队团队建设。(2)教学内容建设。一就是认真选择教学内容,二就是要科学组织教学内容。(3)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基础建设与推进共享两个层次。(4)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包括教材编写、选择、使用三个环节,编写就是前提,选择就是关键,使用就是目的。(5)设备、设施与实验建设。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来建立设备、设施、实验建设。(6)体制机制建设。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与劳动分配制度;教学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实施相应的监督、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教师要建立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研究等制度。

4、高等学校教材有哪些特点:

1、共识性与探索性的统一2、学科性与职业性的统一3、体系性与协调性的统一4、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5、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

5、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

1、强调教授主讲课程。不仅要上讲台,还要讲好课2、强调使用信息技术。将教育信息的重点引向课程建设3、强调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开放。

6、高等学校课程编制的原则:

1、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2、适合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3、适合教学的认识规律4、要有统一性,相对的完整性与一定的灵活性。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

1.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一)就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就是最基本的途径。(二)就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就是高校稳定的中心环节,就是高校其她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智育、德育、体育、美育都要用到的基本形式。

2.高等学校教学的作用?授受知识、形成技能(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培养创造才能、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方法的特点:1、明确的专业目的性。2、对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有更高的要求。3、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4、社会实践的多样性;1、信息由师生共同控制2、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步增强3、科研方法的训练逐步增加4、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4.简述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有哪些环节?(一)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采取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措施,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感知学习材料。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感知、间接感知。(三)理解教学材料。这就是中心环节,为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教师要给学生提示思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巩固知识经验。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出记忆的要求,而且要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掌握记忆的规律,分清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的特点。(五)运用知识经验。就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六)教学效果测评。一就是教学效果的测量,二就是教学效果的评价。

5.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2)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原则(3)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6)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性相结合原则(7)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原则(8)少而精原则(9)量力性原则

6.知识与智能的联系与区别(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知识的积累就是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2)智能的发展,就是掌握知识的有利条件(3)知识的积累并不等于自然而然的就能提高智能(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善于培养学生的智能,使大学生的智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7.什么就是讲授法,有哪些优点,怎样运用讲授法?(1)讲授法就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与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2)优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教师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3)运用:A讲授内容应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B讲授内容应具有高度的科学性。C讲授内容要有思想性。D讲授的内容应该重点突出,体现系统性的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F语言要清晰,准确、精炼又要通俗易懂。G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富感染力。H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

8.运用实验法的要求有哪些?(1)要处理好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2)要处理好经典试验与现代实验的关系(3)要处理好验证性实验与研究性试验的关系(4)要处理好实验教学体系与科学实验方法体系的关系(5)做好实验前准备(6)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7)做好试验小结。

9.实习包括什么,作用就是什么,运用实习教学方法要注意什么?(1)实习一般分为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两种。(2)作用:1、对学生就是一次集中的综合训练。2、对学校就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3、实习就是加强高等学校同社会联系的重要渠道。(3)注意:1、要有周密的实习计划2、对学生实施全面指导3、对学生应从严要求,防止走过场4、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5、正确对待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失误6、鼓励实习生的创造精神7、建设合适与稳定的实习基地。

10.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趋势? (1)教学活动开展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3)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与多样化(4)网络教学的崛起与发展。

11.网络教学崛起与发展的优点?(1)从教学内容瞧,网络中的教育信息就是无限丰富的,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爱好或需要选取(2)从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瞧,网络教学突破了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限制,为教师与学生选择在最佳地点与最佳时间的教与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真正地实现了随时随地教与学(3)从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来瞧,网络教学更容易实现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及时交流、反馈(4)从师生关系瞧,既可以就是一对一,也可以就是一对多、多对一(5)从教学手段瞧,便于学生掌握。

12.教师怎样备课?5备3计划(1)备教材:包括研究教学大纲、教科书与阅读有关参考资料(2)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选修课的学习情况、兴趣、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3)备教法:选择适合学生学的情况与教师教的情况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4)备自己:分析自己的长处、优势及短处、劣势,扬长避短。(5)备相关的器材与场地(6)制定相关计划:学期(或学年)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教案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进程(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具等。

13.如何上好一堂课? 上课就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的基本要求如下:(1)目的明确。一就是指目的要求要提得正确,合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与培养思想品质要有机统一;二就是指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的目的进行,确定目的就是一节课的灵魂。(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3)方法恰当:教师善于启发,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结构紧凑:有严密的计划与组织性。(5)教学效果优异:教学成功与否最终要瞧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认知、技能与情感目标的统一。

14.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哪些?(1)平时检查。(2)学期或学年总结性的考查与考试。(3)毕业设计的审查与毕业论文到答辩。

15.布置与指导学生课外作业时要注意什么?(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要求,所选的作业要有启发性、典型性,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加深,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上。(2)作业份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具体规定的完成时间。(4)对学生课外作业应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与批改。

16.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应注意什么?(1)着重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不只就是她的专业水平。(2)注意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17.教学质量评价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大纲完成情况的评价;教学目标的评价;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性的评价;课堂教学组织的评价;教学基本功的评价。

18、教学评价应依据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1、高等学校教师的心理特点:1、对所充实的专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2、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3、渴望得到社会与她人的关注4、高度的群体意识

2、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1、建立多层次培养梯队2、培养学术带头人与重点骨干教师3、积极开展教师进修提高工作4、采取多种方式培养青年教师

3、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敏锐的时代精神感受能力2、以群体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3、要求民主与改革的呼声强烈4、内部层次结构的复杂性

4、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及其意义:

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高层次的智力劳动,具有以下特点: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体现在(1)从劳动目的上瞧就是复杂的(2)从劳动对象瞧就是复杂(3)从劳动方式上瞧就是复杂的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1)从劳动对象上瞧需要创造性(2)从劳动内容上瞧需要创造性(3)从劳动方法上瞧需要创造性3、高校教师劳动的迟效性与长效性。教师培养人才的周期很长。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及指导学生社会时间的活动,会对教育对象具有长期影响力。4、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高校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专业性的劳动,无论就是教学、科研还就是指导学生社会实践,都就是按专业安排、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的。5、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应该在做人、办事、治学等方面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总之,研究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的目的,不仅在于让高校教师理解这些特点并在劳动中有所体现,更在于发扬这些特点的长处,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5、对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有哪些?

1、高等学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个体素质就是指教师本人智能素质的构成状态,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等。2、高等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既取决于教师的人体素质,有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构成状态,即教师队伍的结构。高校教师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与学缘结构等。

6、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1)学生价值观点变化(2)学费及就业压力影响学生情绪(3)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4)师德滑坡影响教师形象(5)重科研请教育的消极影响(6)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导致感情淡漠。构建以与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与谐师生关系的两个主体就是教师与学生(1)树立新型的发展的师生观(2)重视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3)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稳定性(4)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与修养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德育

1、高等学校的德育内容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教育2、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与基本经验教育3、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教育4、基本国情与形势政策教育5、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6、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教育7、法制与诚信教育8、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教育9、心理健康教育、学风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

2、高等学校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大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德育过程就是促进大学生思想心理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3、德育过程就是大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接受教育与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4、德育过程就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3、高等学校德育过程的组织注意哪几点?

德育过程的组织包括德育活动的准备、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活动的评价三个基本环节,应注意1根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2、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3、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与长效性

4、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

高等学校德育原则就是高校德育工作规律的具体体现,就是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1)方向性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继承与创新的原则(4)整体性原则(5)层次性原则(6)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7)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8)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的原则(9)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如何理解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大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学生的品德就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的,简称知、情、意、行。这四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贯穿于一个人整个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始终。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既相互联系,又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知就是基础,行就是关键,知转化为行,需要情与意的调节。在德育过程中,教育学生要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就是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与谐发展。

6、为什么说德育过程就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1)德育过程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这就是由人类认识规律所决定的。其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第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斗争就是长期存在的(2)德育过程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定型,思想很不稳定,因此在品德发展中难免会出现时高时低,甚至倒退的现象(3)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性细致地教育学生,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大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

1、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就是什么?

(1)教育功能 1、陶冶功能 2、导向功能 3、凝聚功能 4、自我教育功能

(2)社会功能 1、个体社会化功能 2、社会辐射功能

(3)情感功能 1、激励功能 2、娱乐调节功能 3、审美功能

1、论述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就是建设与谐文化的根本要求,在整个文化建设包括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居于统领与支配地位。(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建设与谐校园(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加强爱国主义宣传与教育(三)以传统道德精神为依托,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时代价值观。二、重视硬环境建设,加强软环境建设。硬环境就是一所高校的躯干,软环境就是一所高校的大脑与灵魂,就是指精神层面,就是一所大学的内在品质、整体精神与风貌。硬环境就是有形资产,反映的就是办学现状;软环境就是无形资产,体现一所高校的理念与理想。(一)努力改善、优化硬环境。1、校园规划科学化与人文化(1)完善基础设施(2)合理设计、划分功能区(3)全面统筹(4)丰富人文景观。2、校园硬件设施现代化。3、校园安全建设网络化。(二)努力营造、提升软环境。1、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与学风(1)培育良好的校风。校风就是校园内不通人群在工作、生活与学习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就是校园文化整体形象的一种表现,就是学校各种实践活动中呈现出的一种一种文化品格。良好的校园风气体现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气质,反映了合乎时代要求的价值取向。同时,好的校风就是高校品牌的象征,对广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培育形成良好的校风需要做到:第一,适当制造声势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第二,明确方向,反复强化。第三,以人为本,以身作则。(2)培育良好的教风。教风就是就教师而言的,就是教师教学态度、教学目的、教学精神、教学纪律、教学方法以及为人品质的综合反映。良好的教风就是教师素质的集中体现,就是教师高尚品德与知识智慧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好的教风体现在:第一,教师高度的敬业精神,过硬的专业素养。第二,教师要热爱、关心与尊重学生。第三,教师要为人师表,品行端正。(3)培育良好的学风。高校的学风集中体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与学习方法等方面,它就是高校良好的校园风气的最好落脚点。好的学风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明确;学习高度自觉、刻苦勤奋;讲究学习方法;善于思考与发现问题。2、发扬民主,改善人际关系。3、塑造充满个性的文化品质。(1)大学首先应将个性化的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目标。(2)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突出个性化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3)传承校园文化传统,彰显个性文化特色。(4)用个性化的校训、校徽、校歌校标、校风等来彰显自身的文化品质。三、积极引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就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就是校园文化实践的典型形态,直接反应着校园文化的精神风貌。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极大地增添了校园的文化氛围,给广大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塑造品质的生动舞台。(一)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社团就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大学社团活动培养了大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巩固了课堂知识。社团活动沟通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了大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评价自我与她人,培养合作竞争能力与团队精神。(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三)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四、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要保证校园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体系。高校的文化组织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就是校园文化的指导性机构;二就是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的学生组织。

第十章 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二)高等教育多样化 1、高等教育结构与形式多样化。2高等教育主体多样化。3高等教育资金筹措方式多样化。(1)加大政府投入。(2)吸纳社会资金(3)收取学费(三)高等教育大众化(四)高等教育终身化(五)高等教育社会化

试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总的发展趋势就是向现代化、大众化、国际化、社会化、综合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教育观念的转变与重构——素质教育观 高等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这就是21世纪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呼唤与要求。也就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的素质教育观,就是一种重在素质的发展教育观,就是对传统选择教育观的扬弃。(二)教育内容的更新与变革——现代化、科学化、综合化。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现代化,使课程从面向过去向面向“过去—现在—未来”转变,使课程对过去具有诊断性,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对未来具有预测性。同时,在课程内容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个趋势就是课程理论化,另一趋势就是适应各门学科之间的日益相互渗透,在课程改革中打破旧的学科界限,把相关课程内容融合一体,开设综合课程。(三)教育空间的拓展与开放——国际化。在空间维度上,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既要与国际接轨,具有全球性、国际性,也要具有民族特点与中国特色。(四)教育功能的拓宽与重塑——大众化、社会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知识将成为头等重要的任务,教育将成为知识经济的中心。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拓宽功能,拆除“围墙”,向社会开放,由学校教育过度到开放教育,为社会上更多的人服务,促进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

西华师范大学辅导员笔试面试真题

上一篇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考点整理

下一篇
评论
发表评论 说点什么
还没有评论